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廖凡
2025-05-22 08:51:00


廖凡

党委书记、所长,法学博士,研究员

电话:85196347

电邮:liaofan@cass.org.cn

个人简介

   廖凡,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金融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法基础理论、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经贸法律制度、金融证券法律制度。出版专著5部(含合著2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China Daily等刊物和媒体发表论文和文章100余篇。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项和荣誉。

教育经历

   1995年9月-1999年7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2005年7月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硕博连读),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1年9月-2002年5月 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MU)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5年5月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2020年7月—2025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2005年7月—2020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科研外事处(副处长、处长)

   2006年9月-2007年9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科研成果

1. 著作

   (1)《“一带一路”法律风险防范与法律机制构建》,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与制度创新》,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8月版;

   (3)《国际金融法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4)《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版;

   (5)《证券客户资产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2. 论文

   (1)《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法贡献》,《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1期;

   (2)《数字主权与全球数字治理》,《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7期;

   (3)《从选择到义务:国际法视角下的多边主义》,《国际法研究》2024年第1期;

   (4)《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

   (5)《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法意涵》,《武大国际法评论》2023年第1期;

   (6)《中概股跨境监管博弈:评析与思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7)《跨境证券监管合作砥砺前行》,《中国外汇》2021年第16期;

   (8)《我国对外国法不当域外适用“亮剑”》,《中国外汇》2021年第6期;

   (9)《比较视角下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比较法研究》2021年第1期;

   (10)《美国汇率补贴规则的评析与应对》,《国际法研究》2021年第1期;

   (11)《全球金融治理的合法性困局及其应对》,《法学研究》2020年第5期;

   (12)《中美证券跨境监管合作觅路》,《中国外汇》2020年第11期;

   (13)《〈外商投资法〉:背景、创新与展望》,《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14)Does China Need the Regulatory Sandbox?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Its Desirability as an Appropriate Mechanism for Regulating Fintech in China, in Mark Fenwick,Steven Van Uystel, Bi Ying ed., Regulating FinTech in Asia: Global Context,Local Perspectives, Springer, 2020.

   (15)《国家主权、正当程序与多边主义——全球行政法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构建》,《经贸法律评论》2019年第6期;

   (16)《欧盟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与应对》,《法商研究》2019年第4期;

   (17)《论金融科技的包容审慎监管》,《中外法学》2019年第3期;

   (18)《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全球方案与中国立场》,《国际经济评论》2019年第2期;

   (19)《从〈美墨加协定〉看美式单边主义及其应对》,《拉丁美洲研究》2019年第1期;

   (20)《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权与主权内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6期;

   (21)《全球治理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与构建》,《中国法学》2018年第5期;

   (22)《从“繁荣”到规范: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

   (23)《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法治》,《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法治蓝皮书)》第16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3月版;

   (24)《政府补贴的法律规制:国际规则与中国应对》,《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12期;

   (25)《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的新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26)《比较视野下的亚投行贷款条件研究》,《法学杂志》2016年第6期;

   (27)《论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28)Quenching Thirst with Poison?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Benjamin L. Liebman & Curtis J. Milhaupt ed., Regulating the Visible Hand: the Institutional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State Capit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29)《美国海外金融账户和资产报告规则的演进与发展》,《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5期;

   (30)《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治的法律对策》,《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31)《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际监管的发展与趋势》,《国际经济法学刊》第20卷第1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32)《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与范围:一个比较法的视角》,《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4期;

   (33)Regulation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in China: from De facto to De jure, 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 Volume 12, Issue 2, July 2011;

   (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与治理结构改革述评》,《中国国际法年刊》2010年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7月版;

   (35)《国际货币体制的困境与出路》,《法学研究》2010年第4期;

   (36)《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新趋势》,《清华法学》2009年第6期;

   (37)《竞争、冲突与协调: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的选择》,《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38)《美国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案例的考察》,《北大法律评论》第8卷第2辑(2007年7月);

   (39)《构建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体制:对WTO互惠原则的再思考》,《国际贸易》2007年第6期;

   (40)《间接持有证券的权益性质与法律适用初探》,《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6期;

   (41)《论证券公司破产清算的特别程序:以中美比较为视角》,《法学》2006年第7期;

   (42)《美国非公司型有限责任企业初探》,《法学》2003年第9期;

   (43)《钢丝上的平衡:美国证券信息披露体系的演变》,《法学》2003年第4期。

主要荣誉和奖励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特等奖2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三等奖多次;

   2.《国际货币体制的困境与出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为视角》,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2010年青年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2012年度研究岗位先进个人(2013年);

   4.《论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

   5.《国际法治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奖二等奖(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