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比较视野下的‘印太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2年11月2日
2022-11-05 09:35:00

  “比较视野下的‘印太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2年11月2日,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共同主办的“比较视野下的‘印太战略’”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设有“美国‘印太战略’与地区安全秩序”、“美国‘印太战略’与地区经济格局”、“‘印太战略’与周边国家战略调整”和“‘印太战略’与欧洲国家战略调整”四个分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研究员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肖河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所长、研究员冯维江致辞。冯维江副所长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表示此次研讨非常重要且及时,期待听到各位嘉宾对相关问题的独到见解,预祝此次会议圆满召开。

  研讨会第一节议题为“从构想到落地:美国‘印太战略’与地区安全秩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编审主父笑飞主持。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研究员仇朝兵就相关议题发表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员赵青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肖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助理研究员徐晏卓担任评议人。

  其中,韦宗友教授从文本出发,分析了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新动向及其对地区安全秩序带来的新挑战。刘丰教授从理论层面对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地区安全秩序的演变及其对东亚国家行为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深入阐释。刁大明副教授则从美国国家特性和国内政治的角度阐释了美国“印太战略”的思想根源、历史惯性与现实逻辑。仇朝兵副研究员从大战略的视角全面论述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形成、实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在评议环节,赵青海研究员高度肯定了此次会议的议程设置和四位学者的发言内容,认为其不仅丰富了我们认识美国“印太战略”的视角,也展现出了历史纵深;既关注到了美国战略的延续性,也深入分析了拜登政府的最新动向。徐晏卓博士结合过去五年来的外交实践经验,评述了加拿大等其他盟友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理解和应对。肖河副研究员表示四位老师的发言令人深受启发,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供与会学者在会后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研讨会第二节议题为“从构想到落地:美国‘印太战略’与地区经济格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编辑郭枭主持。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国友、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余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助理研究员蒋芳菲就相关议题发表观点。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世界经济调研》编辑部副主任赵海担任评议人。

  其中,宋国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美国提出IPEF是对难以重返CPTPP的被动回应和无奈妥协,IPEF最终可能演变为“APEC+”或“CPTPP-”,关键取决于美国国内变量和成员的实际参与度。许利平研究员认为,拜登政府“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地缘政治工具,将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高科技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都带来负面影响。余振教授深入探讨了美国“印太战略”对地区经济格局多元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中国提出了对策建议。蒋芳菲博士梳理了拜登政府“印太经济框架”的提出过程,系统分析了其内容、实质和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在评议环节,翟崑教授从地区概念界定、东盟的重要性、IPEF目标的内在逻辑,以及中国如何推动RECP落地与升级等方面进行了评议。赵海博士认为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IPEF进行了较为清晰、全面的论述,并表示IPEF的内在逻辑和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我国虽需予以重视,但是也不必过度反应。

  研讨会第三议题为“从亚太到‘印太’:‘印太战略’与周边国家战略调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研究员杨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研究员叶海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孟晓旭、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书记、副教授张建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助理研究员沈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马馨汝就相关议题发表观点。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漆海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薛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助理研究员王雷担任评议人。

  其中,叶海林研究员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的秩序观、利益观、战略观,分析了中印两国在战略定位、利益偏好、战略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孟晓旭研究员基于对日本“印太战略”发展脉络、主要特点的分析,比较了岸田政府与安倍政府对“印太战略”的不同理解,以及日美“印太战略”在目标、范围、手段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张建岗副教授分析了美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基本现状与主要特点,并指出了美国与东盟推进数字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沈陈博士从帝权重构的视角阐述了美国地区战略调整的实质与东亚国家的行为选择,并以此得出了几点较具启发性的推论。马馨汝博士以美菲关系为案例,从理论层面批判了学界对于如何测量美国盟友“搭便车”行为的过度重视,认为更重要的应是辨别美国及其盟友在威胁认知上的分歧。

  在评议环节,漆海霞副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位学者的发言,并对各位发言人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薛力研究员认为各位学者的发言都很具有启发性,并强调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需着力加强与周边大小国家合作,争取更多战略主动性。王雷博士也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表示了高度认可,并就中国如何与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分享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研讨会第四议题为“从亚太到‘印太’:‘印太战略’与欧洲国家战略调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助理研究员彭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研究员孔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研究员富景筠、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黄萌萌就相关议题发表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袁正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徐秀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研究员卢国学担任评议人。

  其中,孔元副研究员全面阐述了英国“向印太倾斜”的战略规划和具体展开,并分析了“印太”地区国家对应该参与地区事务的态度和立场分歧。黄平研究员指出了欧洲国家在话语层面的国际影响力,并强调了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提出与实施“印太战略”构想过程中“说”与“做”之间的明显张力。富景筠副研究员系统分析了俄罗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基本认识,以及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俄罗斯的利益考量和战略选择。黄萌萌博士详细阐释了德国“印太战略”的目标、实践与前景,并分析了德国为加强参与“印太”地区事务所采取的“多元化”手段。

  在评议中,袁正清研究员指出,从欧洲视角讨论“印太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对“印太战略”的认识源于中国崛起和国际权力转移,欧洲各国“印太战略”都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因此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徐秀军研究员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议程设置和各位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并指出可从理念、规则、利益三个维度分析“印太经济框架”,并从开放性和竞争性这两个维度来理解和思考区域一体化与中国的对策。卢国学副研究员指出,本议程的发言各具特色,粗中有细,我们应结合历史进程更加立体地看待“印太战略”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并将落脚点放在中国如何应对与处理。

  会议闭幕式由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肖河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经政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张宇燕作闭幕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所长、研究员冯维江作总结发言。

  张宇燕所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通过讲述“冯克计划”的由来及其对二战后美国建立国际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指出我们在看待美国“印太经济框架”时,也应深入研究其通过行政而非立法通道快速达成并实施协议、谈判模块化等策略上的创新点和可供借鉴之处,并尽力做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断充实完善我国战略规划与外交政策,提高我国应对策略的创新性与有效性。

  冯维江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再次感谢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此次研讨会切入视角多元,理论论述深刻严谨,政策分析详实厚重,值得肯定。他指出,美国通过强制、利诱和感召等手段拉拢亚欧盟伴、“规锁”中国具有其局限性。美国不可能只让盟伴“唱歌”,不让它们“吃饭”。我国应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互信合作关系。

  (供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助理研究员蒋芳菲、研究助理许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