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国际问题研究青年论坛召开 2021年11月30日
2021-12-02 17:13:00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国际问题研究青年论坛

  “大国博弈与未来世界格局”研讨会召开

  2021年1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研究学部、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协办的第十届国际问题青年论坛在京成功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大国博弈与未来世界格局”主题,深入探讨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张宇燕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姚枝仲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崔建民局长在致辞中指出,新一轮国际权力转移的内在趋势将不再是从既有中心国家转向某个新的中心国家,人类社会将走向更深层次的融合与更广范围的合作;新时代的中国站在新一轮大国博弈前沿,是历史的安排、时代的选择,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时代变局,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应具有明确的使命自觉和前途自信,坚持民族复兴、大国博弈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目标的有机统一。他还代表科研局对青年学者共聚一堂贡献智慧和思想表示欢迎与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

  张宇燕研究员高度评价本次论坛的意义,并指出,关于大国博弈的探讨应该进一步上升至理论层次的研究。理论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对关键概念进行分解,比如大国博弈,可以划分为“同规博弈”和“异规博弈”两种类型。理论创新还要在中国既有的理论、话语与实践中寻找的源头与动力,例如费孝通提出的差序结构也许能够为我们思考大国博弈与未来世界格局提供一些启发。此外,相关对策研究要高度重视外交政策目标设定的问题,并将设定的目标与现实条件结合起来,才能提出有价值且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张宇燕研究员)

  姚枝仲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姚枝仲研究员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参会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青年论坛的相关情况。他指出,该论坛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青年学者的交流平台,旨在提升青年学者理论和政策研究水平、促进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融合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姚枝仲研究员)

  会议第一单元以“后疫情时代的大国博弈”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徐秀军研究员主持。他指出,疫情既是新时代大国博弈的重要背景和条件,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后疫情时代的大国博弈因此呈现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徐秀军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玮以“重返、重启与重塑:后疫情时代美国的全球领导议程”为题,讨论了疫情背景下的全球经济形势、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条件对美国对外行为选择产生的约束效应。在三大条件的约束下,美国确立了稳定全球武力的使用,维护其对国际规则的定义权、解释权、终极执行权,以及保持其作为国际规范倡议者的角色这三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三大目标,美国采取的手段包括重返自由国际主义、重启全球议程和重塑国际秩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玮)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贺之杲的发言题目是“欧洲战略自主与欧美关系四重图景”。他认为,欧洲战略自主性存在高与低两种情形,欧美关系包含对内与对外两个维度,二者两两组合构成了“美国主导的跨大西洋关系”“美国主导的对外协调”“再平衡的跨大西洋关系”“欧美分工的对外协调”四种欧美关系图景。在后疫情时代,战略自主是欧洲政治转型和外交战略的重心,要把握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复杂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贺之杲)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晨星的发言题目为“俄罗斯的多极格局观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他认为,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普京的多极思想在多极化趋势前景、俄罗斯在中俄美战略大三角的定位、是否继续对美欧开展斗争以及俄罗斯“一极”地位的新支撑等四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并从借重、独立和博弈三个维度对中俄关系产生了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晨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卢昊的发言题目是“日本对当前中美博弈的战略评估与应对”。他指出,随着中美博弈深入至相互战略定位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美日三角当中的“观念层次”特别是战略认知上的互动,将更为显著地发挥影响;在有限度战略空间中积极争取战略自主性,是理解日本对中、美战略认知及应对的重要出发点;而在处理中日关系上,中长期有效的战略沟通和短期的矛盾管理与危机管控都不可或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卢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旭以“全球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中美博弈”为题,通过对“重建更美好世界”与“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传统开发金融机构两组案例的比较分析,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讨论了中美博弈和全球治理可能的进展。其研究总结了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金德尔伯格陷阱”对全球公共产品赤字成因的误读,二是崛起国供给全球公共产品的机制化进程可能会面临两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旭)

  随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徐进研究员作出点评。

  赵可金教授总结了本单元讨论的特点。五位学者的发言涉及三个维度的偏向性问题:一是偏重政策研究还是理论研究,各位发言人各有侧重;二是强调客观利益还是主观认识,后者似乎更受关注;三是看重竞争还是看重合作,显然竞争是主要话题。他指出,后疫情时代大国竞争性质具有地缘政治强势回归、公共产品竞争突出、意识形态与制度竞争兴起三个方面的特点,大国博弈还可能带来“天下三分”(即中、美、他)新格局。他还指出,国家力量对比导致大国博弈的因果关系值得进一步讨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

  徐进研究员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一一点评,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他指出,美国构建“小集团”的路径如何实现全球性领导、如何衡量欧洲战略自主性高低、如何从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吸取经验、日本如何平衡中美关系、如何缓解新兴国家制度化两难等问题还需加强研究。此外,中国主张的“开放包容”路径虽然具有更大的弹性,但如何引领全球也是一个问题;公共物品赤字是否一定是坏的,其实值得进一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徐进研究员)

  会议第二单位以“未来世界格局演进趋势”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研究员主持。她指出,本次论坛大部分发言人直接或间接讨论了中美之间的竞争,广泛涉及军事安全、经济、意识形态、公共产品供给、货币体系、地区治理合作机制等各个领域,加深了大家对世界格局演进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海以“美国国际盟伴关系演进的动因与特点”为题作了发言。他回顾并总结了美国国际同盟体系的历史变迁及其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联系深化预示着美国的传统联盟已不适用于当前的中美竞争,美国联盟可能在伙伴、领域和动力三个维度发生调整,并逐渐向“盟伴”体系方向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志斐的发言题目是“中美博弈与澜湄地区非传统安全治理”。她首先强调,澜湄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治理是受中美博弈影响最为深远的领域之一;随后围绕非传统安全治理为何会成为中美博弈的具体载体,中美制度竞争在非传统安全治理中有何表现,以及制度竞争如何影响非传统安全治理三大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志斐)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副研究员王飞的发言题目是“美国介入中拉经济合作的动因及影响”。他在分析近期中国、美国和拉美三方对于中美拉关系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美国介入中拉合作的动因、方式与影响,最后围绕中美拉三角关系是否存在、拉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美关系以及未来中美拉三方最有可能在哪些领域展开合作等问题分享其独到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副研究员王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嵇先白的发言题目是“破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再全球化的中国方案”。他首先指出,西方领导的全球化面临崩盘局面,主要源于三个结构性原因:权利与责任不对等造成现行秩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缺失,美元作为国内货币的主权性与作为世界货币的超主权性之间存在深刻矛盾,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反映现今国际政治经济权力格局;而“博鳌体系”也许可以成为再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它主要包括基本平衡的贸易、超越主权的货币、以及绿色普惠的金融三大支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嵇先白)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雅婷以“大变局下‘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再思考——兼论非洲的国际地位问题”为题作了发言。她围绕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回顾、“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当代价值、非洲国际地位的演进与未来趋势三个部分展开分析,最后从制度建设、政治、经济与价值观四个方面对中国对非外交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雅婷)

  随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与政治究所袁正清研究员作出点评。

  王勇教授肯定了五位学者的发言,并评价了发言人的研究内容和观点。他指出,美国外交政策对象由传统盟友扩展到伙伴关系的变化,同时强调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切中了当前诸多问题的关键;澜湄合作、中拉关系、金融三个角度为中美竞争和未来国际秩序构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三个世界”理论在当前需要认真对待,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值得被汲取。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

  袁正清研究员也对五位学者的发言进行精彩点评。他指出,“盟伴关系”概念具有创新性,而“盟伴关系”形成的动力可能来自于中国的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非传统安全案例似乎意味着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因素的界限正日渐模糊,并催生了中美在一些新领域的竞争;什么是理想中的中拉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三个世界”理论与现阶段日益明显的中美两极化世界之间关系等问题也值得深入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世界经济与政治究所袁正清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青年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组织跨所、跨学科学术交流的有效尝试。此次论坛为厘清新时代大国博弈的方式与特点,研判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势以及探寻中国的应对之策作出了努力。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罗仪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