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海外传真
第495号:本体论的困境
2019-04-22 19:13:00

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

纽约州宾汉顿大学,美国

Fernand Braudel Center, Binghamton University

https://www.binghamton.edu/fbc/commentaries/index.html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路爱国 译)

评论 第495号

2019年4月15日

  本体论的困境

  认识论,尤其是统计学,是研究我们如何测量事物以及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测量是否正确。本体论是研究我们所测量的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很久以前,从16世纪开始,分析人士主要关注方法论问题。但在上个世纪,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把他们的关注点转向了本体论问题。

  这种转变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感到,大部分好处都被赋予了那些研究方法问题的人。他们转向本体论问题,作为挑战总人口中一小群人控制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

  他们说,实际上,你正在研究的东西并不存在;如果你研究存在什么,你会发现不同的群体从集体活动中获得收益。他们断言,存在着由特定群体定义的群体,例如性别或种族。

  因此,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转而研究由本体论定义的这类群体。

  近年来,方法论代言者们开始了一场让他们的研究重点回归首位的运动。从而继续进行着思维可能性的斗争。

  向本体论的转化并非没有其自身的难处;这可以从试图通过利用本体论获取可接受的结果中看到。

  让我举几个例子:假设我们说什么都不存在。这个陈述<即什么都不存在>存在吗?

  让我举第二个例子。如果什么都不存在,形成群体的两种方式是否同样有效?这个陈述<即形成群体的两种方式同样有效>符合本体论前提吗?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分析随着时间在方法论和本体论至上之间来回转换。这些转换在长时段内缓慢发生。

  然而,在过去50年左右,这种转换变得更加频繁。什么能解释这个现象?现代世界体系结构的转换似乎可以解释更频繁的转换。只要所有这些转换都发生在现代世界体系自身常态的框架内,转换就是缓慢且不常出现的。

  但当现代世界体系进入结构性危机时,一切都变得更加频繁和混乱,从强调方法论到强调本体论的转换也不例外。

  因此,我们正在给我们对思维活动的理解加上第三个层次。有方法论的重点,本体论的重点,和现代世界体系的结构。什么存在着?这不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相反,我们可以谈谈本体论的困境。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版权所有,Agence Global负责发行。有关版权和授权,包括翻译和张贴到非商业网站事宜,请与rights@agenceglobal.com、1.336.686.9002或1.336.286.6606联系。在不改动本评论和展示版权所有条件下,允许下载、电子转发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他人。如欲与作者联系,可发邮件给immanuel.wallerstein@yale.edu。

  每月两次发表的这些评论,旨在从长时段而不是当前头条新闻的角度,对当今世界变化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