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非经贸合作助力非洲推进现代化
2024-10-23 10:52:00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24年9月16日

中非经贸合作助力非洲推进现代化

潘圆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发展中国家提高国际话语权,必须以经济发展和实力提升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推动经济转型、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国家实力显著提升,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探索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压舱石,通过在基建、投资、贸易等多个领域的经贸合作,中国将发展经验分享给非洲国家,助力非洲逐步提升经济水平,不断强化国家实力,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嘹亮的声音。

  一、基础设施建设回应非洲需求

  非洲对基础设施发展有迫切需求。历史上,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占领非洲期间,在发展非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方面都作为不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不得不从零开始,一点一滴改善基础设施硬件和国家治理软件。在这一过程中,非洲国家经常面临这样的困境:基础设施所需资金量大,但资金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资金供给方多为私营部门,而私营部门倾向于投资短期内有高回报率的项目,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动力不足,资金供给与非洲基建所需之间有较大差距。还有一些资金供给方在借出资金的同时附带额外的条件,这些条件对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治理构成了约束。资金的缺乏、条件的严苛造成非洲基建在总体上严重不足,这也对非洲国家的发展形成障碍。

  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首先选择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中国基建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投资金额大、覆盖项目类型多、与民生关系密切。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10年来,中国企业累计在非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在非洲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尼日利亚阿卡铁路、南非光伏电站、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基建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电力、住房等不同行业。中国基建带动了后续的私营部门投资,基建项目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更加繁荣,跨国基建增强了非洲不同区域之间的联通,为非洲国家进出口增长提供了支撑。

  二、中国投资为非洲发展注入动能

  回顾国际投资史,在与资本充裕国的博弈中,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保障自身权益的效果有限。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在是否对外资开放、开放哪些领域、何时开放等方面严重受制于外部约束条件。外国资金进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资在本国投资经营、产品国际定价、资金流入流出等方面的控制力都受到一定限制。传统资本充裕国在非洲、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带动东道国提升产业结构的案例屈指可数。中国是罕见的实现东道国和外资双赢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将外来资金与国内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结合,将产品对外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在中国经营的外国投资者也获得了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

  中国对非投资也秉持让投资者和东道国双赢的理念,确保了投资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从机制、融资来源、提高投资针对性等角度入手,帮助非洲东道国积累资本。合作机制方面,中国与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的各类产业园区超过50个。中方参与投资的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自贸区借鉴了中国经济特区的经验,运营方式有助于产业集聚和非洲国家工业化的加速。以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为例,已有近百家企业落户这个合作区,创造了超过1万个就业岗位。融资来源方面,中国资金来自发展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私营部门等多个渠道。不同类型资金所偏好的行业、风险规避程度、投资周期长短均有所不同,可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中国持续对非投资,未来投资量还将继续增长。中国对南非、埃及、赞比亚等重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亿美元以上。中国的投资覆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其中对工业的投资项目涵盖汽车、家电、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三、贸易合作推动非洲外贸多元化发展

  数百年间,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遭遇了不公平待遇。非洲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大,占出口总量的比重高。非洲国家和他国之间存在不对称的依赖关系,面对的贸易条件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乐观。部分非洲国家的出口收入主要依赖少数几类初级产品,这些产品主要出口到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非洲国家需要的进口商品种类多,议价能力较弱。不对称依赖关系导致非洲一些国家因为资源充裕增长速度反而更慢,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源的诅咒”。增强非洲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应对初级品价格波动和枯竭问题,关键点在于实现外贸多元化发展,包括出口商品多元化、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等。

  中非合作为非洲外贸多元化发展带来了可能性。以农产品为例,中国为非洲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较高,对非洲农产品的需求大。肯尼亚的牛油果、坦桑尼亚的芝麻、塞内加尔的花生、南非的鲜梨等丰富了中国人民的饮食,也为非洲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在矿产领域,通过中非合作,非洲矿产资源被更多地纳入全球产业链。在经贸制度保障层面,中非之间的贸易协定和优惠待遇使非洲产品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非贸易额为2821亿美元,中非贸易额占非洲整体外贸总额的比重稳步上升。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方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有利于继续扩大非洲对华出口。中非贸易还促进了非洲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中国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为非洲寻找优势产业提供了启发。伴随中非贸易发展,非洲的就业状况有了改善,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中方提供的技能培训促进了非洲劳动力质量的提升,这些都是非洲依托“资源的祝福”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要素。

  目前,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大量发展中国家尚在摸索本国的发展路径。中国分享自身现代化的经验,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基建、投资、贸易、产业链、农业、科技、绿色等领域的合作,是中国向全球展示的诚挚善意,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中国愿同非洲国家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