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推进高水平开放 与世界分享“中国红利”
2024-07-26 13:01:00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24年7月19日

推进高水平开放 与世界分享“中国红利”

徐秀军

  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经验总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一、以高水平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后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如今,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因此要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这赋予对外开放新的历史使命。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延续了“量增质升”的优化组合。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1.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5.0%,预计显著高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30%。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够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易。归根结底,这是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和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结果。

  从中长期看,中国高质量发展仍然离不开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共同作用,并且要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此,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更加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借鉴国外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汇聚全球发展的强劲动能,推动经济发展以“质”的突破开辟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大台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疑将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从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以高水平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基本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推进高水平开放进程中,中国将进一步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一方面,以高水平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塑造传统贸易新优势。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本质上属于“边境开放”,即通过降低乃至取消贸易投资壁垒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抓住以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通过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开放等边境开放措施不断塑造开放型经济优势,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4.42万亿元迅速增长到41.76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近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

  另一方面,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并要求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是持续发挥以开放促改革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它从以往的“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拓展、延伸和深化,旨在建立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济规则相接轨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行政管理体系。中国将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进一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不断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通过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国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提升国际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三、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多次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较上年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1.13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居全球第二位。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超过1.1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8.8%;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1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资金流向覆盖了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自2017年以来,中国连续5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压减至31条和27条。中国还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持续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一系列高水平开放举措落地实施,让中国的开放领域不断拓展,投资机遇不断涌现。

  为了与世界更好分享高水平开放的“中国红利”,中国还设立了一批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国家层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和开放成果达300多项,各省区市自行推广复制的成果超过2800项,推动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中国还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不断扩大免签“朋友圈”,既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也为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动能和优势提供了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掀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新篇章,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红利,为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从而在更大范围同世界分享“中国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