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疫情全球扩散冲击世界经济
2020-03-10 10:56:0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CEEM(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2020年3月9日

财经评论20002

发表于《瞭望》2020年第10期

 

  疫情全球扩散冲击世界经济

  杨盼盼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持续升温。2月下旬,疫情已主要由集中于中国境内转向全球多国爆发,3月4日当日,海外疫情新增案例已为中国新增案例的近20倍。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非常高。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促使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进一步上升。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一,疫情广泛蔓延,将直接对疫情严重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继而对全球经济产生拖累。截至3月4日,全球共有77个国家通报病例,全球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均出现确诊病例,其中,通报确诊病例超过100例国家的GDP占全球比重几近一半(以购买力平价计)。疫情的扩散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在未发生疫情之前,全球主要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对2020年经济增长前景判断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根基并不牢固,本轮制造业周期性下行尚处于初始的恢复阶段,全球因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而建立的信心仍不稳固。在疫情爆发之前的主要预测情况为:IMF、世界银行、OECD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黄皮书团队分别认为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比2019年高0.4个百分点、高0.3个百分点、持平和低0.1个百分点。

  疫情的全球蔓延,将撼动本不牢固的全球经济复苏根基,这主要基于三点理由:第一,制造业复苏中断;第二,旅游业萎缩打击服务业的增长贡献;第三,刚有恢复的市场信心再受打击。疫情的蔓延将带来全球多地区放缓,侵蚀全球经济的上行动力,使得全球经济的复苏进一步变慢和拉长。

  在2月,IMF已初步将全球经济增长较1月预测调降0.1个百分点。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得经济预测更加悲观,经合组织是首个更新预测的国际组织(3月3日),其大幅下调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0.5个百分点至2.4%,主要经济体增速被全面下调。亚洲区域内,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增速分别被下调0.8、0.4和0.3个百分点,欧洲的意大利下调0.4个百分点至零增长,德国和法国被分别下调0.1和0.3个百分点。各机构在预测中考虑疫情大流行的最坏情形,不同情景下,全球经济增速将比预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第二,疫情经由价值链传导的影响。这一影响包括内向和外向两个渠道。从内向的渠道来看,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生产性行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继而对于中间产品、大宗商品和设备的进口需求也会相应下降,继而产生负面的溢出效应。随着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如重点国家出现经济的严重放缓乃至衰退,则将进一步紧缩全球最终需求。从外向渠道来看,主要疫情爆发国多是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上的枢纽国家,受疫情影响,生产、装配和制造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出现延迟,继而影响产品在本国和其他市场的后续生产与销售。

  从行业层面来看,容易受到价值链冲击的行业是汽车业和电子产品业,同时这两个行业也是疫情爆发前制造业复苏的关键周期性门类。

  汽车行业方面,零部件和整车厂商受疫情影响严重。全球汽车产业最早感知疫情在中国爆发的冲击。例如,韩国现代汽车在2月初就因疫情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暂停其最大制造基地韩国的生产,成为全球首个因疫情带来产业链中断而停产的中国境外车企。目前疫情全球蔓延的态势给汽车行业带来二度冲击。日本、韩国和意大利疫情的扩散,使得主要亚欧车企出现不同程度停产,日内瓦国际车展也宣布取消。

  电子产品业方面,受春节假期影响,疫情在中国蔓延时期对电子产品行业的冲击相对有限。但是,伴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特别是半导体产业关键国家日本和韩国疫情的发展,其冲击正逐渐显现。韩国此次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庆尚北道下属的鱼尾市是韩国的“硅谷“,多家大型企业在该地建有工厂,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情形仍在不断攀升。

  第三,各国应对疫情的政策选择成为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来源。保障人员自由流动是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人员自由流动加剧疫情升级又将冲击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相互掣肘。全力抗疫还是保增长,成为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政策应对空间有限背景下各国的两难。

  中国对人员流动实行的严格约束,是成功防范和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然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影响也较大。其他各国应对政策不一,主要三大增长区域内:亚洲区域韩国较日本更加严格,更接近中国模式。欧盟区域意大利多地封城,但欧盟总体仍支持人员自由流动。根据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欧盟上述主张的原因在于:2018年,欧盟有0.9%的公民据申根协定跨境通勤,超过2900万人进行了欧盟境内跨越国境的商业旅行,在欧盟区内的边境封锁将导致经济活动严重中断。美国对待疫情态度总体宽松,但美联储3月3日意外降息举措反映出对疫情潜在经济冲击的考量。

  第四,疫情的次生风险,尤其是本身正处于复苏或是面临脆弱性的新兴经济体尤为值得关注。以拉美地区为例,尽管拉美地区病例不多,但所受外溢效应不小。秘鲁和巴西对中国的出口约占本国出口的四分之一,智利占三分之一,受第一阶段疫情影响较大。同时,区域国家较为依赖大宗商品出口,若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拉丁美洲国家复苏不利、遭遇危机和政局不稳,新冠疫情将加剧这一区域的脆弱性。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

  疫情的蔓延态势不可避免,总体来看,中国疫情基本进入下半场,全球范围的疫情则仍处于上半场。二者叠加,将对2020年上半年乃至全年经济造成拖累。

  中国目前已经处在疫情控制的下半场,继而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一季度,在4月之后,如果中国总体政策应对得当,且不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再输入,中国经济有望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调,届时,中国经济将成为提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有望引领本轮经济复苏。

  但是,由于疫情的蔓延,现在大多数其他国家仍然处于疫情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主要出现在第二季度甚至下半年。目前,韩国和意大利作为东亚价值链及欧盟价值链上的国家,其疫情的严重性将对这两个地区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考虑到经济体量,对全球经济的打击还需要关注日本、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如果这三个国家的疫情进一步失控,则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美国,此次意外降息已触动市场神经。作为全球重要的最终需求来源国,美国如果因疫情失控出现经济放缓,乃至衰退,其通过外溢效应传导至全球经济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中国在其中的作用

  中国在下一步的全球应对当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包括:

  第一,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作用,让中国经济在疫情时期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锚,这和此前中国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作用类似,这首先需要中国做好自身工作,包括复工复产和防止疫情倒灌。

  第二,中国应对疫情举措的分享和全球推广,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有助于全球更快地从疫情冲击中恢复,增加全球经济的韧性,降低疫情冲击的持续时间和深度。

  第三,中国有望率先从疫情冲击中走出,这种轮动式的复苏使得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不至于全面熄火,为避免全球经济滑入深渊提供了缓冲带,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枢纽之一,也有助于全球价值链在疫情冲击下也保持相当程度的完整。

  全球影响需要全球应对

  不应忽视,对重大疫情的应对是至关重要的全球性公共产品,考虑到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应构筑起应对疫情的国际协作机制,避免以疫情为名义的新型“与邻为壑”壁垒不断升级,各国应共同应对疫情冲击,为公共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2009年,美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将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美国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时,也是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最水深火热的时期,全球并未因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停下国际经济合作的步伐,而是成就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黄金时期,各国在G20框架下达成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合行动。

  在当下,不应忘记,全球经济尚处于弱复苏的阶段,发达和新兴经济体面临诸多脆弱性,国际政策协调与应对十分必要。目前来看,相关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已经开始,包括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表声明,愿意为各国新冠疫情提供现有各类工具下的融资和技术支持;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呼吁全球合作应对新冠疫情,但由于该次会议召开时,疫情尚未全球蔓延,因此会议对于全球经济负面影响的判断是较小且短暂的。

  总体来看,当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尚不足以充分应对疫情的经济冲击,相关的国际协调应进一步开展。

  具体而言,应当在G20框架下建立新冠肺炎应对的学习组或工作组,或在增长框架下成立专门小组,充分评估新冠肺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国际组织一道评估各经济体和金融市场存在的脆弱性,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避免“黑天鹅事件”升级成为局部乃至系统性危机;构建紧急物资调运和通关协作的国际机制,各国应避免出台与超出疫情防控范围的“与邻为壑”限制措施,保障合理的人员、物资、资金流动,进一步加强各国抗疫研发合作;此外,还更应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其他经济层面的“与邻为壑”政策出台,尽力修复过去一段时间被破坏的全球经济协调机制,为多区域贸易和其他反全球化措施按下暂停键,一致维护全球经济稳定运行。

  从长远机制设计来看,应在全球层面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中,将应对包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内的 “黑天鹅事件”囊括其中,创建一揽子的识别策略、具体内容、应对工具包、相关规则和资金来源,共助全球经济的发展。

 

  声明:本报告非成熟稿件,仅供内部讨论。报告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组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上网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