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7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论坛“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凡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室主任徐进、《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副主任李隽旸分别主持论坛。与会青年学者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与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廖凡表示,青年论坛是研究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我院“三项共识”的切实行动,是培养青年人才的有力抓手。希望通过论坛的召开,为青年学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传承学术传统,推动学科发展,助力青年成才。他鼓励青年学者结合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用新的实践反哺理论,用创新理论指导并引领未来;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深刻理解“三大全球倡议”;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加快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副主任张伟鹏从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携手推进“全球南方”现代化、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五方面梳理了今年上半年习近平外交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发展。他认为,要立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总结把握规律性认识,有效推进原创标识性概念的研究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沈陈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背景,回顾了中国与多边体系相互塑造的历史进程,阐述了真正的多边主义的理论价值与中国实践。他认为,中国始终以责任义务超越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以开放包容替代排他性的多边主义,以公道正义扬弃等级化的多边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誉馨从情感维度出发,对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天下情怀”进行了探讨。她认为,国家胸怀与人民关怀是天下情怀的具体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等是其主要实践路径,蕴含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国家利益均衡协调、安全与发展辩证统一、义与利有机融合的价值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姚远认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思想内涵、具体实践和方法论上相互融通、相互印证,对开展国际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建议立足中国实际,坚持系统思维,挖掘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亮着眼全球气候治理,分析了气候临界点风险和个别发达国家政策变化对国际气候合作构成的挑战,介绍了“全球南方”国家在气候议题上的核心关切,以及中国引领南南气候合作的主要做法。他认为,中国多层次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深化力所能及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为“全球南方”发展与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副主任谢来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成就切入,对西方学界的共同体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他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为世界政治和全球经济提供了一种新的构成性规则。在这种规则下,“正和博弈”的溢出效应使各国更易通过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部助理研究员聂俣诚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中亚地区的实践,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基础上全面总结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分析中国与中亚合作的独特优势及现实挑战,他认为,未来,双方将在“中国—中亚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发展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冲注意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行动近年来日益普遍地被纳入多双边成果文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已成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的理念性公共产品。他从战略利益、双边关系、地理毗连等角度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浪潮”的形成原因与扩散机制进行了探讨。
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青年工作组、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室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