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拜登时期中美关系前瞻”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年11月26日
2020-12-06 19:27:00

  “拜登时期中美关系前瞻”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年1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拜登时期中美关系前瞻”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拜登时期美国政策走向、中美关系前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姚枝仲研究员代表会议主办方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希望各位专家能从国际格局的变动、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拜登团队的政策取向等方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贡献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研究员表达了以下观点:一是民主党在大选中惨胜,大选结果是一种“夹生饭”的格局,这种格局会严重影响拜登政府今后的执政;二是拜登上台为过去中美关系断崖式下跌提供了一个止跌的机会,但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反转式的变化;三是虽然特朗普和拜登都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威胁,但如何认知这种威胁,两者还是有所区别,拜登认为美国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自身能力的提高;四是拜登上台后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国内问题,包括应对疫情、发展经济和气侯变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际合作,这就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空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研究员认为,在大变局的时代,国际引领的角色模糊,国际诉求多元,存在较多矛盾和挑战,区域主义、全球主义相互交织,尤其美国还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过程中,因此美国新政府的政策调整将会是缓慢和渐进的过程。他指出,拜登政府今后的外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塑造美国的领导声誉与地位、重视多边主义、制定符合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并进行适度平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能呈现以下特点:维持对华强硬的政策基调、强调战略与价值竞争、减少脱钩论调和应对经贸摩擦。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教授通过局部等级视角对中美战略竞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美国维持超级大国地位并继续向盟国提供安全保护的背景下,中美战略竞争更可能延续 “战略对冲”的框架,即有上限的竞争与有原则的合作并行。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中美关系可能会局部回调,但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动员其盟国与中国展开竞争,将给中国与美国部分盟国的双边关系带来挑战,尤其是中国与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关系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教授认为中美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这两个非常有特点的大国的行为,以及由于两国在国际体系中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的发展变化。虽然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是,不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必须在这个世界变局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中美关系也要在大框架下寻找到未来的走向。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会持续较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重大的战略意外。在这个时期内,中国要坚决避免与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对抗,应当在战略上集中,避免战略性错误。如果中国具有维持战略平衡的能力,那么中国在整个国际大势的把握上就能对美国形成一种降维打击。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指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受到几大因素的影响:当前疫情危机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问题;政治极化和政党政治,特别是未来共和党在立法方面对民主党的制约;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反应;中国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他认为,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后果造成美国国内的分裂,将成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方向的重要因素。拜登的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走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拜登对华政策的基本特点可能导致双方在相互依赖网络下的竞争博弈;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层战略对话将引导未来中美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杨原副研究员认为,拜登会强调提升内功,与中国比内力,短期内可能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但长期来看可能对中国构成更大的挑战。特朗普采取了非常笨拙的多边主义,他强调对战略伙伴的索取和压制,拜登则可能会向“巧实力”的方向回归。美国回归多边主义,会让中国失去团结其他国家的国际道义最大公约数,中国外交面临的压力会增大,外交挑战将变得分散化、多元化和多样化,尤其是在周边外交方面的困难将更加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政治研究部主任赵海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有很多不确定的方面,这种不确定性需要集中跟踪、研究和关注。他指出,实际上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某种形式的阶级战,美国上层和底层的矛盾转化成了中美之间的矛盾;怎样重置中美经贸关系,使其重新成为某种压舱石,让两国在军事、地缘和安全方面不脱轨,将是巨大考验。目前从拜登的团队构成可以看出,拜登在努力平衡各方的利益,美国两股势力会持续地斗争,这种内政状况既可能有利于中国,也可能对中国构成更大的风险。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碧珺副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袁正清研究员主持。

  (根据会议内容形成的完整文章即将刊发于《国际经济评论》2021年第1期。《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邱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