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及其影响
2018-01-08 18:35:0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2018年1月5日

Policy Brief No. 2018.001

文章已发表于《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5日22版,原题目为《货币政策分化态势不会“速消”》,本文略有改动。

[PDF全文阅读]

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及其影响

高海红

        伴随全球经济复苏强劲,市场普遍预期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到来。然而回顾2017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走势不难发现,主要经济体对货币政策调整的态度存在差异,货币政策分化的态势不会快速消失。

        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数次加息,已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提至1.25-1.5%。受强劲增长和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的支持,市场预计美联储在2018年还将有3次加息的可能。欧央行对宽松政策的退出相当谨慎。在保持零利率政策不变同时,欧央行将其资产购买计划调低至300亿欧元,并延长该计划至2018年9月。而这一举措是在欧元区基本上摆脱了通缩阴影以及欧元区通胀出现缓慢回升的背景下决策,反映了欧央行在增长与通胀稳定目标之间慎重抉择。日本央行持相似的姿态,在保持基本贴现率负的0.1%水平和每年80万亿日元资产购买的同时,对长期收益率实施了目标管理,防止长期利率上升过快对经济造成损害。除了俄罗斯近期加息,其他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并没有积极跟随美联储,而是保持了宽松货币政策。

        ……

        经济的普遍复苏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抵御外部金融风险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其货币政策的调整需根据就业和通胀等国内目标为主,而对外部金融冲击特别是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则需要以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加以配合。与此同时,抑制国内债务水平和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有助于化解外部金融风险。

        声明:本报告非成熟稿件,仅供内部讨论。报告版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上网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