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不仅观看,而且也参与其中”
2017-02-20 16:21:00

本文登载于《北京日报》2016年12月26日,16版

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12066

“不仅观看,而且也参与其中”

——西方国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做了什么

李燕

摘要:对于西方在苏联解体问题上的作用,戈尔巴乔夫称“不应将所有过错都推到西方国家身上,看到苏联发生的一切,他们在那里高兴得搓手,不仅观看,而且也参与其中”。

 

  今年12月8日是《别洛韦日协议》签署25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在俄罗斯和西方媒体上出现了很多有关苏联解体的评论。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此前一天戈尔巴乔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苏联解体是《别洛韦日协议》参与者个人野心和权力欲造成的……而对于西方在苏联解体问题上的作用,戈尔巴乔夫称“不应将所有过错都推到西方国家身上,看到苏联发生的一切,他们在那里高兴得搓手,不仅观看,而且也参与其中”。

  在苏联解体问题上,西方国家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呢?苏联解体以来,一些深入挖掘苏联解体原因的著作,如彼得·施魏策尔所著《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谢·卡拉-穆尔扎的《论意识操纵》、戴维·阿尔贝尔和兰·埃德利的《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还有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中的反思等,已经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西方国家的作用。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从苏联诞生的那一天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着手进行各种各样的反苏、反共宣传和文化、舆论渗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并空前壮大,西方认识到,苏联政权已经不可能用外部力量强行摧毁,只能通过“不断地培植对西方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的崇拜与信仰……削弱马列主义政治信仰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来削弱共产党的领导。于是,他们开始更多地利用意识形态武器对抗苏联。

  美国中央情报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

  西方国家不惜耗费巨资,建立了专门针对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介,在明确其宣传职责时,要求有的“利用广大的无线电网与共产主义作斗争”,有的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生活及价值观。同时,他们还把主要对象瞄准青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行事手册”第一项就写道:“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在西方国家对苏广播的41个无线电台中,12个固定栏目中有7个是专门针对青年听众的。这种宣传攻势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克格勃196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大学生“对参加政治活动缺乏兴趣”,有些学生“不愿意学习马列主义”,认为“马列主义已经过时了”,许多大学生“与党格格不入”,认为“真正的共产党员是没有的”。

  美国和欧洲的广播电台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除了蛊惑青年,西方媒体还努力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12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仅占全部人口的一半左右,西方国家认识到,这是一个突破口。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美国和欧洲的广播电台每天有几个小时用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等苏联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宣传反苏观念。到了1988年,当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在波罗的海三国兴起后,西方传媒开始在历史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捏造事实,反复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从未承认苏联对这三国拥有主权的消息,极大地助长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分裂情绪。“8·19事件”后,这些媒体又大肆报道西方国家承认三国独立的消息,对苏联解体推波助澜。

  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在苏联培植起了一批“亲西方人士”

  苏共二十大后,美国政府决定利用赫鲁晓夫倡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之机,鼓动苏美间进行“大规模人民对人民的交流”。1956年9月,美国政府提出邀请一万名苏联大学生到美国留学,费用全部由美国政府负担。对这一举动的目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后来解释道:“有朝一日,一批新人将会在苏联掌权,我要努力争取的正是这一代。”后来,美国政府还提出了所谓“国际访问学者计划”,不过,得到他们资助、到西方国家做访问学者的必需条件是:年轻、有一定社会地位、有发展前途、对美友好。其中对美友好是考察重点。就这样,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在苏联培植起了一批“亲西方人士”,有些人甚至担任了苏共高官,手握重权,贪污腐败,向西方出卖国家信息,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有的专家、学者和精英死心塌地投靠美国和西方,心甘情愿被其利用。在苏联后期政局动荡时,这些人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起到极大的消极作用,成为配合西方摧垮苏联的“第五纵队”。

  “持不同政见者”在西方舆论界得到宣传和肯定,有些人迎合西方来诋毁和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反苏斗士”

  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在195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诽谤性的描述,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苏联历史上除了带来邪恶和不幸外,没有任何正面作用。小说在苏联国内没被允许出版,但其意识形态内涵却让西方国家如获至宝。1957年,意大利出版商将其偷运出境,用意大利文在米兰出版。接着又发行了英、法、德、瑞典、挪威等国文字的版本,并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宣传运动。195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诺贝尔文学奖。1965年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将《日瓦戈医生》拍成同名电影,在西方世界受到追捧,获得奥斯卡多个奖项。这一切不仅是在为这部反对十月革命、反对斯大林的作品加油鼓劲,更是在利用这部作品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

  除了这部小说,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也在西方出版,如索尔仁尼琴的小说,都是被视为反映苏联社会黑暗面的“优秀文学作品”出版的。同时,那些“持不同政见者”在西方舆论界也得到宣传和肯定,有些人迎合西方来诋毁和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反苏斗士”。

  撒切尔夫人:“我们一直采取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

  苏联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保证了其卫国战争的胜利。之后的几十年间,苏联都是以工业强国的形象居于世界舞台。对于这个与美国并肩的大国,怎样从经济上搞垮它,西方国家花费了很大心思。主要办法是将苏联拖进军备竞赛,其典型事实,就是里根上台后发起了“星球大战”计划,并支持第三世界的反共产主义武装,苏联被迫应对,结果极大地消耗了其经济和军事力量,并导致大众消费品严重不足,从而引发民众的大范围不满。此外,西方国家还通过操纵国际油价拖累苏联经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操纵下,1980年11月,国际油价平均每桶57.17美元,1985年降为28.51美元,到1986年8月再降到7.90美元。而据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石油出口规模计算,油价每降低1美元,苏联外汇收入就减少10亿美元。由此,仅油价下降一项,苏联就损失几百亿美元外汇收入。西方国家就这样利用军备竞赛和经济手段拖垮了苏联,其更深层目的还在于,将经济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污水泼在社会主义制度和执政的共产党身上,借此打击苏联人民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感。

  1991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总结道:“苏联是一个对西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其GDP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再考虑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因此,我们一直采取行动,旨在削弱苏联经济,制造其内部问题。”12月25日,当苏联国旗降下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电视讲话中也说道:“40多年来,美国领导西方同共产主义及其对我们最珍贵的价值观的威胁进行了斗争,这种对抗现在已经结束。”这些“胜利者”自我标榜的总结,足以让人相信,西方反共势力始终都在为推倒苏联大厦不遗余力。苏联解体的一个惨重教训,就是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