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CEEM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2018年第1季度(专题)
2018-04-23 15:14:0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CEEM(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讨论稿,2018年4月16日

[PDF全文阅读]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专题)

美国:经济温和增长,通胀略有提升        1

        美国制造业PMI处于高位,消费者信心创2004年来新高,企业和家庭部门的预期较为乐观。近期消费数据出现回调,通货膨胀的微幅上升伴随着加息预期的增强,2018年1季度美国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幅度有限,2-3季度GDP增速仍将保持2.5%左右。年初以来美国股票价格指数下挫,其影响值得关注;中美贸易战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仍不甚明确。

欧洲: 增长势头减弱,贸易风险上升        8

        2018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总体表现平稳,但出现了扩张势头减弱的苗头。综合PMI指数从高位回落,降至14个月以来最低水平,消费者和企业投资的信心指数均有所下滑,居民消费支出放缓,贸易盈余依旧不及预期。不过欧元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还在稳步上升,失业率刷新9年最低,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奠定了基础。通胀表现疲软,屡屡不及预期,核心通胀始终维持在1%左右,使得欧央行货币正常化进程再度放缓。由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美欧贸易争端风险增大,欧盟内部在对美贸易反制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为欧元区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埋下隐患。在贸易战不全面升级的情况下,预计欧元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稳中有降,约2.2%左右,通胀则继续徘徊在1.1%的水平。

日本经济:外需和私人消费支持缓慢复苏        17

        2018年第1季度,日本经济增长较上季度有所放缓,但仍在复苏轨道上,预计实际季度GDP增长折年率为1.2%。外需和私人消费是支撑第1季度增长的主要因素,私人投资因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了经济增长。第1季度日本制造业PMI继续上行,由上季度的53.5提升至54,但服务业PMI有所回落,由上季度的51.9下降至51.5。两者都在荣枯线上方,意味着日本经济景气仍在扩张区间。但工业生产指数出现明显反转势头,自2016年第2季度以来的整体上升趋势或被打断。2018年第1季度经季节性调整后日本失业率继续呈下降趋势,1-2月均值为2.5%。季调就业人数环比大幅上升,1月和2月就业人数连续创下历史最好水平,分别为6595万人和6646万人。日本股市价格在1月创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破灭以来最高值,但近期有所回落。CPI同比增长率有所上升,但离通胀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日元汇率出现升值势头。中日经贸关系继续改善。

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继续向好        27

        2018年1季度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继续向好。俄罗斯和巴西经济仍延续缓慢复苏步伐,预计2018年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印度“废钞”和税收改革的冲击逐步消化,经济增速重返7%以上。南非政治局势逐步明朗,商业信心有所恢复,但经济增速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以及全球经济前景向好,新兴市场国家外部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部分国家货币政策依然宽松,为内需增长提供动力。但各经济体依然面临不同的挑战。

中国经济:关注去产能的影响        34

        去产能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在此背景下,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对“去产能”的政策及其影响进行评估,以有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顺利推进。去产能确实取得了重大进展,不过在相当程度上这是行业间利益再分配的结果,并以抬高其他行业成本为代价,挤压了其他行业的利润空间和投资需求。这不但可能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影响,而且一旦外需扩张中断或出现逆转,则去产能的可持续性将面临问题。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利益在不同行业间的再分配,不但削弱了整体工业投资,也可能对潜在产出增速产生冲击,需要对去产能政策进行完善。

东盟与韩国专题:内外动力转换,经济相对稳健        41

        2018年第1季度东盟六国加权平均经济增速预计为5.2%,比2017年第4季度低0.1个百分点。韩国2018年第1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为3.0%,比2017年第4季度高0.2个百分点。2018年开年,主要东盟国家和韩国在去年第4季度高位回调之后保持在较稳定的高点。不过目前的经济动力已出现外需向内需的转变,体现为出口和制造业景气指数多有下行,私人部门消费投资及公共建设支出增速上行。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欧元区、中国经济放缓的可能性上升,预计东盟六国和韩国在2018年难再现2017年下半年的景气增长。

        2018年第1季度,东盟六国和韩国通货膨胀总体走弱,通胀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食品价格、工资调整、产能变动和经济增长。第1季度域内国家币值多数相对于美元走强,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及外需稳健是货币走强的原因。

        2018年第1季度,东盟国家和韩国对华出口仍维持在高位,反映出中国仍在这些国家的外需增长动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因内需向好,东盟国家和韩国从中国的进口进一步提升。

金融市场专题: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放大,人民币汇率强劲升值        49

        2018年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场开始进入动荡阶段,结束2017年多年来罕见的低波动。金融市场波动性主要反映在股市波动性和外汇市场波动性的显著回升上。外汇市场上,美元指数重续2017年初以来的跌势,主要发达经济体相对美元均呈不同程度升值态势,新兴经济体货币中人民币经历汇改以来升值最快的一个季度,其它货币则表现出更多的反复波动。股市方面,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体现较强的共同趋势,在一季度内出现明显的波动向下特征。货币市场上,1季度美联储于3月21日继续加息25个基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随之带动美元Libor利率上涨28个基点。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并未出现异常波动。受不同的国内货币政策走向影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分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量同比增速上升。2017年12月-2018年2月,涉外收付款顺差180亿美元,银行结售汇差额逆差31亿美元。2018年1月,人民币汇率收盘价对中间价已经没有贬值压力,央行宣布暂时中止逆周期因子。此后,叠加美元指数暴跌,人民币汇率开始骤然上涨。外汇市场市场主体结售汇意愿相对稳定,人民币对美元交易量略有反弹。人民币跨境净流出从240亿美元降至44亿美元。预计随着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跨境贸易与投资政策会慢慢松绑,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比率将逐步回升。

大宗商品专题:供需再平衡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        65

        2018年1季度大宗商品价格环比小幅上涨,涨幅相较于上季度收窄,且各商品基本都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影响商品走势的主要因素在于供给端增长带来的库存上升和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其中美国页岩油增产使油价承压,抵消OPEC减产的影响;铜铝价格波动明显,钢材、铁矿石和大豆价格在3月后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显著下跌。

外贸专题:进出口增速均明显提升        74

        2018年1季度,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长14.1%,较上季度9.6%的同比增速提高4.5个百分点。开年出口同比增速明显提升,来自于外需和出口市场份额增速的共同作用。1季度中国进口同比增长18.9%,较上季度提高了6.4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484亿美元,同比降幅扩大。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较去年同期也扩大了105亿美元。预计下季度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但同比增速较1季度可能下降。

新专题:中国投资是否回暖:仍待观察        86

        统计局3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至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比2017年全年提高0.7个百分点。有媒体报道,这一增速大超市场预期。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真的超预期、真的回暖了吗?我们认为,目前的超预期只是统计数据错位造成的,并不是实际情况,投资是否超预期这一现象仍然尚待观察。

新专题:贸易争端背后的中美竞争力变化        90

        自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从口头威胁到逐步落地、扩大,涉及的内容从钢铁等传统产品发展到技术、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产品,采取的方式也从普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延伸到“232”、“301”调查等非常规手段。尽管从双方的市场结构和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看,中美经贸关系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但仍需注意到的是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的规模仍在上升趋势中,美方挑起贸易争端的背后隐藏着企业的诉求。这种诉求并非是因为美国企业在华遭遇了有失公允的对待(事实上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常常享受“超国民待遇”),而是来自全球化背景下双方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关系的转变。

        本文的研究发现,自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在经济上实现了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追赶。这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国市场,民营企业的增长步伐超过外资;第二,在全球市场,中国出口产品的复杂度不断提升,在高复杂度产品出口上实现了追赶。